普斯諦蛻變坊

02 我遇到病態自戀狂了嗎?

surprised woman先前的文章,淺淺地介紹了自戀型人格、病態自戀、與病態自戀狂。但每個人最關切的相關問題前三名,無非是:

      1. 我是病態自戀狂嗎?
      2. 我遇到了病態自戀狂嗎?(或,我是受害者嗎?)
      3. 我遇到了病態自戀狂(或,我是受害者),我該怎麼辦?

基本上,如果你有自省能力、對自己的不當行為有罪惡感、有真正的同理心,十之八九你不是病態自戀狂。

但,不符合這些條件,就一定是病態自戀狂嗎?不一定。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極度自我中心、沒有同理心、沒有罪惡感、不介意傷害或剝削他人,十之八九可能是病態自戀狂。*

在我的教學經驗和員工訓練經驗中,我發現台灣社會中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區辨「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差別,常錯把同情心當作同理心,所以病態自戀狂可能表現出同情心,就被無知的人當作是同理心,無知者輕易就被蒙騙了。這兩者的差別,我想必須另開一篇來說明。

大部分的病態自戀狂缺乏病識感,就算被診斷出病態自戀,也不見得願意接受現實;就算接受了,也不願意改變。所以我認為,討論或思考自己是不是病態自戀狂,沒什麼建設性,只不過是貼上或排除一個標籤而已。

如我先前所說,這一系列的文章,本來就不是寫給病態自戀狂看的,所以我們不需要著墨「我是病態自戀狂嗎」這個問題。如果真的有迫切知曉的需求,除了參考前述的自戀型人格疾患診斷標準以外,請尋求具備此議題專精能力的心理專業人士的意見。

我們不如來談談:我遇到病態自戀狂了嗎?(或,我是受害者嗎?)

也許,在職場上,你遇到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的人。

也許,你的父母採用的是極度自我中心的方式來養育你,甚至在肢體、情緒、言語、物質……等等方面虐待你,又或者是較被動型的隱形暴力,像是情緒忽略。(強烈建議你深入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

也許,你的親密伴侶對你進行顯而易見的家暴,或是好像沒什麼大問題卻總讓你在這段關係內很痛苦,甚至覺得自己的靈魂一點一滴地死去中。(如果痛苦夠久,或是人生中的打擊或傷害一個接著一個來,你也可以考慮瞭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

這些都可能是遇到病態自戀狂的現象,但絕對不僅於此。然而,發生這些現象,卻也不能立刻斷言對方就是病態自戀狂。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是必須考量許多的背景資訊和脈絡,才能判斷的。

遇到病態自戀狂,並不一定會成為受害者 ─ 只要你沒有掉入他的圈套內,或是他沒有採取作為來侵犯你。

一般來說,與病態自戀狂的關係越親近,越容易受害,也越容易深陷其中當局者迷。心理距離越是遙遠、或者界限與自尊越健康,越容易保護自己。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能夠及早辨識出病態自戀狂,就能提高警覺,避免自己成為他的獵物。

要深入了解並精確辨識病態自戀狂,需要許多的知識,在日後的文章,我們會針對病態自戀狂的心理特徵和各種手段做深入的介紹。在還未具備各項的知識基礎前,若要自行判斷,我們可以先從「感覺」下手。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一個自戀型虐待的關係之中,一個最快的判斷方式,就是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

不要去考慮所謂的「真相」、「事實」、「公道」、「其它的解釋」。

是的,我們要自己「初步」判斷是否遇到病態自戀狂、或是否受到自戀型虐待時,第一步依賴的是主觀的感受,而非客觀的分析。

這聽起來非常違反常理。但是,隨著你對自戀型虐待的瞭解越多,你越會發現自戀型虐待本身就是一種違反常識的現象,當你試圖用窠臼的常理去看待它、面對它,你只會越迷惑、越走不出來。

太多受害者就是被偽客觀所害、深陷其中。

當你能夠好好傾聽自己的感受時,才有機會進一步辨識你的處境。

透過之後的深入介紹,你也會知道,病態自戀狂極擅長顛倒是非黑白、混淆視聽,讓人分不出真假對錯,所以當你試圖考慮真相、公道、事實、其它解釋的時候,你反而會陷入他的圈套,被賣了還幫他數鈔票。

請暫時放下各種理智的聲音,傾聽自己的心,回答以下的問題:

你和他的關係或相處當中,

  1.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被他貶低或看低?
  2.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需求總是被忽略?
  3. 你是否覺得在溝通時,自己的聲音總是沒被傾聽,所有的重心都在對方身上?
  4. 你是否對於真相、是非、道理感到越來越不清楚或混淆?
  5. 你是否開始質疑自己所知道的事實?
  6. 你是否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被他傷害或陷害?
  7. 他是否會對他人造謠抹黑關於你的事情?
  8. 與他相處,你是否覺得動輒得咎?
  9. 他是否標準不一,讓你無所適從?
  10. 他是否充滿雙重標準,讓你不服氣卻又難以溝通?
  11. 你是否覺得他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把你搞得好疑惑?
  12. 你的感受或經驗,是否會被他否定?
  13. 你的自尊越來越低落?
  14. 你的自信越來越低落?
  15. 你是否覺得自己好像不被當人看?
  16. 你覺得自己的靈魂或內在好像一點一滴死亡中?
  17. 他明明傷害了你,卻說得頭頭是道,讓你不知如何處理,甚至懷疑自己才是錯的一方?
  18. 就算表面上是為你好或為別人好,你總覺得他其實為的是自己,無論你是否能明確說出他的目的?
  19. 就算表面上看似善意、尊重、熱情、或客氣,你總覺得他並不真誠?
  20. 你的退讓、包容、體諒,換來的不是真心感謝與同等的回饋,而是理所當然,甚至得寸進尺的態度?(前提是,你已經讓對方知道你是採取妥協或退讓,對方並非不知情。)
  21. 你是否覺得不快樂,卻又說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並非原本就不快樂,而是進入此關係才開始轉變。)

回答的「是」越多,你越有可能是遇到病態自戀狂了 — 前提是,在大部分的人際關係中,你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然而,判斷的標準並不只是如此,這個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根據雙方關係和關係階段的不同,其實還要考慮其它客製化的問題。並且,以上的問題,通常是受害者已經受到病態自戀狂的不良影響後才會產生的。在剛遇到病態自戀狂時,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甚至可能有很正面的感受。這在之後介紹病態自戀狂的招數時,你會有更深的體會。

而且許多的病態自戀狂基於扭曲的心理,明明自己是加害者,卻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甚至以上的問題全都回答「是」。

前面說到要「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對於華人世界的許多人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在華人文化圈中,大部分的人從小就被教化成要忽略自己的直覺與感受、跟著教條與期待走。在我最熟悉的台灣,不知是否受到日本文化影響之故,許多傳統的觀念把「忍」當作一種美德、把追求自己的情緒舒適和界線的積極問題解決行動視為「難搞」、「機車」、「不隨和」。華人文化非常容易製造出兩種極端:病態自戀狂,以及自戀狂最愛的獵物。這個文化議題,未來有機會時我們再談吧。

但,當我說「真正」傾聽自己的感受、信任自己的直覺時,我加上「真正」二字,是有特殊用意的。

「真正」,表示的是不受汙染的狀態。有些人可能本身有些心理議題未解,導致即使遇到不是病態自戀狂的人,也因為自己的心結或投射而對上面的問題回答「是」。也有些人,傾聽自己感受與直覺的能力受到了破壞,導致在回答以上問題時,答案往往是來自外界的聲音。

先前我也說,「初步」判斷是依賴主觀的感受,而非客觀的分析。那麼在「初步」之後呢?

我們先去感受,再來看看這些感受是否其來有自(請記得排除濫好人、替對方找藉口的「美德」,否則會失準)。也許你本來以為自己的感受是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的,但是結合這一系列文章的知識,也許你會開始瞭解,自己的感受是有根據的、的確是被病態自戀狂造成的。

此外,結合自戀型虐待的專家的協助,也可以協助你釐清這些感受究竟是自戀型虐待的後果,還是自身的議題。如果真的受到自戀型虐待的影響,此領域的專家可以協助你療癒或應對。

其實這一系列最好的文章順序,是先細細介紹病態自戀狂的特性、手段、關係特色,這樣根據那些資訊,比較容易判斷自己是不是處在一個自戀型虐待的關係中,或者正是病態自戀狂試圖網羅的獵物。直接進入「我遇到病態自戀狂了嗎」這樣的話題,容易流於過度簡化,因為病態自戀狂和自戀型虐待的判斷,需要仔細瞭解雙方關係的心理動力,在不同關係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判斷方式。因此,這篇文章僅算蜻蜓點水,建議各位勿以此篇文章為判斷依據,應繼續瞭解更進一步的相關知識,才能做最好的判斷。

*也許有人會說,亞斯伯格症患者或其它疾病的患者,也可能缺乏同理心。沒錯。正如同非病態自戀的反社會人格者,也可能綜合無同理心、無罪惡感、傷害他人的現象。所以說,辯證診斷是一門很精密的專業啊。但是,亞斯伯格症或自閉類別的患者,並非全都沒有同理心,而且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以及治療介入的時機,是有可能培養出同理心的;此外,這些患者並不會抗拒同理心的培養。某些學者認為,亞斯伯格症和病態自戀有時會共同存在、互為因果、或是被誤診,不過病態自戀者通常對同理心斥之以鼻、透過再多的訓練也無法培養出真正的同理心,只有在對自己有利的前提下才願意培養、學習同理心的「表演技巧」,利用這些表面的假同理心技巧去操弄他人,這是和單純的亞斯伯格症患者不同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