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斯諦蛻變坊

25 反應性虐待 Reactive Abuse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到「reactive abuse」這件事,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說明這個非常重要的現象。Reactive abuse的直接翻譯,是「反應性虐待」。是「反應性」+「虐待」,可不是「反應」+「性虐待」喔!

無論是中文或英文,其實都很容易誤導大眾、以為這是虐待的一種。事實上,它不是!

rock hits head

反應性虐待,是受虐者被逼得忍無可忍、沒有別的辦法,加上強烈的情緒,所產生「看似」虐待對方的行為。

比方說,一位長期受到丈夫施以身心暴力的妻子,長期忍受這樣的痛苦,而且丈夫不可理喻、不改變(看過前面對於病態自戀狂的說明,應該都很瞭解了),後來妻子忍無可忍,在丈夫的食物中下毒。

其實上面那般的例子,在家暴議題中已經得到許多研究,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受暴婦女症候群(Battered Woman Syndrome)」。

但是反應性虐待並不只限於受暴婦女。

受到另一半精神虐待的男士,可能採取被動攻擊的方式對待他的伴侶,可是當外人看不到他所受的精神虐待時,可能會認為這位男士才是虐待伴侶的人。

受到病態自戀狂父母虐待的孩子,有可能出現對父母的厭惡、憤恨,也可能出現叛逆、攻擊的行為,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這是個大逆不道的不肖子,殊不知其實他是自戀型虐待下的受害者,而他的反應其實是一種困獸之鬥。(並非所有的受虐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反應。也有些受創的孩子反而過度乖巧喔。)

或是,你被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壓迫,你已經很盡量用各種文明的方式去應對,但是偶爾難免被對方激到難以控制自己的憤怒,於是言語失控、或出現攻擊性的行為,結果別人以為你才是壞人。

以超級白話文來說,我們可以把反應性虐待看作是「忍無可忍,無法再忍」的現象。

在此我並非試圖替錯誤的行為開脫。在一個法治的社會中,有些行為就是違法的行為,沒有灰色地帶。

但是當我們試圖用「道德」去論斷一個人的行為時,我們是否看到行為背後的更複雜問題呢?我們的「道德」是否其實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傷害受害者、過度扁平簡化、缺乏同理心的無知或不道德呢?

高功能、善於操弄的病態自戀狂,也很可能利用受害者的反應性虐待以及他人的無知,去混淆他人視聽。明明自己是真正的加害者,卻引導外人以為自己是受害者。

比方說,把另一半折磨到精神崩潰,然後對外展現自己是個多麼包容另一半的好伴侶、妖魔化另一半。

許多真正的受害者也發現,自己因為反應性虐待,以及病態自戀狂的操弄,導致自己被貼上更多不公平的標籤、受到更多的傷害。

因此,對相關專業人士來說,面對關係議題,瞭解全面的歷史、脈絡、心理動力、關係動力、和自戀型虐待議題,極為重要。

我很想建議受害者:別人挖坑給你跳,你千萬要小心、別自己跳進去。但是,我也完全可以同理受害者的心情,有時候有如狗急跳牆、困獸之鬥,被對方刺激到難以自己,實在很難克制。親愛的你,請「盡量」小心別掉入對方的坑。但如果偶爾失足,也不需太過自責。請建立可信可靠的人際支持系統、一些瞭解你的本性與品格的人。當你的生活中存在著信任你、相信你的人,你會發現自己更有力量。

*如果你並沒有閱讀過先前的文章,不確定病態自戀狂的定義,建議你從頭閱讀。病態自戀狂並不只是有自戀性人格的人喔。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