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斯諦蛻變坊

24 轟炸機父母

關於在自戀型父母養育下成長的孩子,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中的專家,但也算瞭解甚深,並且協助過許多受到自戀型父母創傷的孩子(成年與未成年)。這一陣子以來,雖然收到一些人的要求、希望我能多介紹自戀型父母與子女的議題,可是我總是遲疑不決。一開始我認為有許多理性的原因使我不把這方面當作優先撰寫的議題,但進一步內省,我必須面對更真實的非理性拖延原因:

寫這種主題,實在令我情緒痛苦啊。

成人遇到了自戀型虐待,比起孩子受到父母的自戀型虐待,有更多的資源與自主性能夠自救。可是未成年的孩子,能有什麼選擇呢?

只要他們的父母沒有對他們進行犯法的行為,制度根本無從介入保護,偏偏自戀型虐待很多時候是隱形的、抽象的。未成年子女,難道要逃家嗎?逃家後呢?

每每想到這些孩子的困境和痛苦,我也心痛到難以下筆敲鍵盤。

但因為接收到聲聲呼喚,所以還是偶爾勇敢一點,寫寫相關文章吧……畢竟未來要介紹CPTSD的時候,也有些相關性。看來是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啊。

先前介紹自戀型虐待的過程中,較高的比重都放在愛情與婚姻關係上,也解釋了自戀型虐待並不只出現於那些關係中。自戀型虐待可出現在各式各樣的關係中,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傷害,然而,越是親密的關係,所造成的心理創傷也越嚴重。此外,若是發生在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中,那創傷也會相當深入,甚至影響一生。

所以雖然尚未詳細介紹,但我們必不能輕忽發生在童年的自戀型虐待。而這樣的自戀型虐待,最重大的施暴者,就是父母。病態自戀的父母,極容易製造出下一代的病態自戀狂,或是具有獵物體質的子女。我在實務工作上,一再地發現恐怖情人的受害者,多半都有病態自戀的父母。上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些概論性的介紹,這篇文章則聚焦在病態自戀父母的其中一種類型:轟炸機父母。

bomber jet

你可能聽過「直升機父母」,甚至可能聽過「隱形戰鬥機父母」。什麼是「轟炸機父母」呢?

我們先來簡單說說前二者是什麼,再來談「轟炸機父母」的差別。

「直升機父母」一詞,來自於兒童心理學家Haim Ginott的書中,一位孩童案主形容自己的母親總像直升機般盤旋在他身邊。後來精神科醫師Foster Cline和教育家Jim Fay在1990年正式提出了「直升機父母」這個用語,描述過度介入子女的生活、過度保護、或過度干預的父母。他們提出極佳的論述說明直升機父母對兒女的害處,這個概念已經被廣為接受。(推薦呼應日劇《過度保護的加穗子》。不過這日劇是過度美化的版本,和真實世界的創傷有差距。)

Foster Cline與Jim Fay也是「愛與邏輯﹝Love and Logic﹞」育兒法的研究發展推行者,這套育兒法可說是美國的心理諮商領域、兒童心理領域、兒童教養領域最為推薦的育兒方式,不知為何在台灣少有人聽過。如果你身為父母且在「百歲育兒法」和「親密育兒法」中掙扎,為了孩子好,也為了你自己好,你可以拋棄那兩個不是傷害孩子心理發展就是累死你自己的極端,考慮使用心理學界支持的「愛與邏輯育兒法」,以平衡、健康、重視長遠心理健康與人格培養的方式,養育你的寶貝。兩位育兒大師的著作曾翻譯成中文版,但據說中文翻譯書已經絕版,不過你仍可以試試看找不找得到:《培養小孩的責任感》(原文書名:Parenting with Love and Logic)。

也許是因為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實在沒有點出這套育兒法的關鍵特色,也沒有朗朗上口的「某某育兒法」標籤,所以在中文世界紅不起來吧?實在可惜啊。還有,怎麼許多中譯好書都絕版了呢?閱讀人口真的這麼少、好書好知識得不到支持嗎?(傷心)「愛與邏輯育兒法」後來也根據不同階段的孩子、不同問題的孩子,推出更針對性的書籍。

回來談談各種飛機父母。

在「直升機父母」受到探討與重視後,歷史學家Neil Howe分析了不同世代父母的差異,提出了「隱形戰鬥機父母」的概念。他指出,同樣是過度介入型的父母,戰後嬰兒潮父母偏向於「直升機父母」的型態,但下一個世代的父母卻對孩子的小問題漠不關心,可是對於較嚴重的問題,會在缺乏警告與適當教導的情況下,突然給予嚴厲的懲罰。隱形戰鬥機父母同樣也是不健康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害。

而我在此加碼提出「轟炸機父母」。

如果直升機父母是柔性的過度照顧,隱形戰鬥機父母是不教而殺的暴政,轟炸機父母就是兩者結合並凌遲子女的變態。

畢竟,病態自戀,就是心理學術語中「變態」的一種,不同於俗話中用來貶低攻擊他人之意。

轟炸機父母像直升機父母一樣地過度照顧,但又更強烈地剝奪孩子發展自信和自我效能的空間,同時也不給予孩子各發展階段應有自主性、隱私、獨立性。

轟炸機父母以照顧為名,行控制之實,往往使孩子有窒息之感。也使孩子只要離開父母照顧的環境,就覺得失焦、困惑、不知如何是好;或是因為缺乏判斷力,而不易融入群體生活或犯錯累累。孩子也因為一直有「無能、茫然」之感,很可能到了成人都覺得自己像個小孩般無能、茫然,面對人生與世界感到渺小害怕。

同時,轟炸機父母也像隱形戰鬥機父母一樣,對孩子的發展需求和全方位學習發展缺乏敏感度(或漠視),不適時給予基本教育,直到孩子因為缺乏基本培育而在大事項出現無能、錯誤、或失敗時,這種父母才狠狠教訓孩子。他們不盡教育之責,卻期待孩子自然而然能有所成就。比方說,不從小教導孩子輕聲細語、判斷環境場所應有的行為,但孩子在火鍋店喧嘩奔跑時,父母勸說不聽,就勃然大怒狠狠處罰孩子。這並非孩子「不聽話」的問題,而是父母沒有打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

甚至可能以「為你好」為名,行虐待之實。

無論打著什麼旗幟,轟炸機父母總是糾纏困擾著子女,從過度介入、過度控制,到無所不在的糾正、批評、挑剔、潑冷水,甚至不當處罰、身心虐待,使孩子覺得父母猶如轟炸機一般不斷轟炸著自己。

這裡所說的孩子、子女,不限年齡。成年子女也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

這種父母可能從一天的第一次與孩子接觸,就口出惡言,或以非語言的方式傳遞負能量。不合常理的碎碎唸、對孩子無止盡的挑剔與批評、否定孩子大大小小的決定或想法、忽視孩子的情緒需求(缺乏同理心)、在傷口上撒鹽、踐踏孩子的熱情、用失敗主義看待孩子的一切計畫與努力……

轟炸機父母極可能時常貶低孩子,似乎孩子做什麼都不好都不對,甚至,似乎孩子的存在就是一種錯。

他們也可能對孩子抱持不合理的過高期待,但與其採用正向的方式鼓勵孩子、提供適當的資源與教育協助孩子,他們傾向於不給予正向且適當的教養,卻採用負面語言、惡性態度、權威與威脅的方式要求孩子達到他們的期待。

轟炸機父母持續發射的負能量炸彈,也會以非語言的方式出現。一個不屑或厭惡的眼神、把孩子當空氣或物件般撞開或推開、提供飲食起居時帶有隱藏訊息……等等。

不當或過度的體罰,也可能發生在轟炸機父母無法成功控制子女時,或是子女為自己發聲抵抗時。甚至可能是轟炸機父母自己的情緒宣洩轉移,使孩子成為代罪羔羊。

即使是沒有病態自戀問題的父母,也可能成為轟炸機父母,但是這種非自戀狂的轟炸機父母,只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會傷害孩子,並且接受相關的協助,通常都願意也能夠改變自己不健康的育兒模式。

可是,屬於病態自戀狂的轟炸機父母,由於本質上是人格病態,他們只在乎自己、不在乎對孩子好不好,所以通常沒有改變的意願。如果任何人試圖指出他們的不健康育兒模式,他們通常會玩弄情緒勒索(或情感勒索)的伎倆,說「我還不都是為孩子好?!做得這麼辛苦竟然還要被批評,我委屈啊!」甚至會惱羞成怒、攻擊批評者。

再強調一次:病態自戀狂父母,有很多種狀況,不一定是轟炸機;轟炸機父母,也不一定是病態自戀狂。

轟炸機父母的對待,其實就是對孩子密集地進行言語暴力、情緒暴力、精神暴力,甚至肢體暴力,可是卻又伴隨著矛盾的過度照顧。

病態自戀的轟炸機父母,他們的過度照顧,其實並非「照顧」,而是病態的過度控制。他們並不在乎孩子真正的發展需求、全人培養、內在幸福感、未來獨立能力;他們只是病態地外放自己的焦慮、控制欲、甚至「偉大父母」的形象。

由於病態自戀的轟炸機父母,並不在乎孩子真正的感受與福祉,但是較為重視在外人眼中的形象,所以雖然孩子的反感與傷害會被忽視、其他家人的勸告會面臨情緒勒索的反應,但是若由轟炸機父母試圖營造形象的外人對象以妥善的方式相勸,使轟炸機父母發現自己的轟炸機方式有害自己的形象,這些轟炸機父母有「可能」會願意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

我只是說有「可能」,沒有說「一定」。此外,他們調整的動機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形象,依然不是為了孩子的福祉,所以他們調整的方式多半是投機主義的,也許是在外人面前演一套,但在私領域又是另一種面目。不過,如果具有影響力的外人介入、協助,轟炸機父母對於孩子的隱形虐待有可能減輕,只不過病態自戀所造成的缺乏同理心,依然無解。

在缺乏同理心的基礎上,無論這類父母怎麼技術性調整,孩子無可避免地仍得活在情緒孤兒的狀態中。

被轟炸的孩子,很可能會發展出這些深層的議題:

並且根據孩子的創傷反應類型(戰、逃、僵、或討好),孩子會發展出各種不同的表面行為模式。從易怒、高攻擊性的戰士,到畏畏縮縮、息事寧人的爛好人。從過度敏感,到沒有情緒、過度理性。從挑戰權威、挑戰制度,到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凡事配合。從不負責任、懶懶散散,到高焦慮的工作狂或完美主義。從傷害別人的有毒情人,到總是受傷的獵物。例子多到難以完整列舉,總之,外在行為沒有一定的模式,但通常都是因為轟炸機父母在孩子重要的發展階段造成的創傷,導致孩子發展出各種外顯問題。至於是什麼樣的外顯問題,從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去理解,會較為清楚。

被轟炸的孩子,通常都會很想逃離父母。但是,孩童一般並沒有逃離的能力與資源。如果父母並沒有造成顯性的虐待,即使這樣的父母已經造成各種隱形虐待,但社會資源仍難以介入,無法輔導父母或是將孩子帶離這個環境。少數的孩童可能會逃家、加入幫派、或出現期他各種行為問題。

甚至有些孩童還會受到外界他人的二度傷害。那些無知的他人誤信轟炸機父母對外的「勞心勞力」形象,認為他們是好父母、讚美父母,合理化轟炸機父母的各種虐待模式,並強加「孝順、感恩、聽話」的教條在被轟炸的孩子身上,或認為一定是孩子有錯才惹得父母如此對待,使得孩子感到被全世界遺棄、傷害,感到孤立無助。

部分幸運的孩子,如果成年後仍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並且有足夠的實質資源,多半會尋找機會遠離轟炸機父母。但是即使他們逃離了父母,可能也逃不開已經被傷害的、如影隨形的心理發展,而這樣的心理發展結果,可能在他們人生中造成大大小小、有自覺或無自覺的破壞。

可是,大部分的孩子,因為在心理發展過程中自幼就受到轟炸機父母的摧殘,自尊、自我效能的發展往往不健康,甚至可能發展出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等,以及關鍵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背叛父母」的心理能量不足,並因為缺乏足夠的能力、或因為家庭與社會文化長期煤氣燈的影響,於是成年後仍受到轟炸機父母的控制。

稱呼他們為「轟炸機父母」,只是因為我試圖配合前人的飛機比喻,但實際上我覺得這真是美化他們了。我倒覺得他們不只是轟炸,而像是把孩子做成人彘一般,使孩子失去種種的獨立能力和健康 — 無論是實質的或心理層面的。

我必須再強調一次:並非所有的病態自戀父母都是轟炸機父母。也有許多病態自戀父母是冷漠、放任、或其他不良的表現方式。

另外還要再次強調的是:轟炸機父母也不一定是病態自戀狂 ─ 雖然比例很高。

如果你是被長期轟炸的孩子,並且走不出父母帶給你的痛苦,請考慮向具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專長的心理專業人士求助,並準備走過一段極具挑戰的療癒之路。

*如果你並沒有閱讀過先前的文章,不確定病態自戀狂的定義,建議你從頭閱讀。病態自戀狂並不只是有自戀性人格的人喔。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