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斯諦蛻變坊

創傷反應類型4F – 01 概論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過「創傷類型」或「創傷反應類型」。這篇就來說明一下。骨牌

簡單來說,我們對於重大壓力或創傷的反應,有四大類: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這四種反應分別有不同的行為和內在運作機制。當我們已經產生長期的創傷反應模式時,就可能僵化或不適當地使用這四種反應。

因為四者皆以F為第一個字母,所以為了方便,統稱4F。

4F反應可以是行為上明顯顯現的,也可能是行為上不明顯、但是心理機制上符合的。

如果你曾有過長期、慢性、或關係性的創傷,並且好像受到這些創傷的影響,你可以藉由瞭解4F、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或是自己的主要類型是何者、次要類型是何者,瞭解自己的4F如何不當地影響自己的行為、情緒、認知、人際關係、人生發展與意義,進而對自己的狀況有更好的自覺與洞察力,有助破解創傷的不良影響。

 

2020年2月17日發行。Pete Walker著。陳思含譯。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這本書對於4F有極為詳細的介紹(原書名: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 A GUIDE AND MAP FOR RECOVERING FROM CHILDHOOD TRAUMA)。這本書的作者是彼得‧沃克(Pete Walker),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市的資深心理治療師,亦是複雜性創傷、童年創傷的療癒大師。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上是CPTSD書籍的銷售第一名,也有非常多CPTSD倖存者與自戀型虐待倖存者被這本書感動、療癒。我認識的每一位複雜性創傷倖存者讀這本書時都深深被打動,幾乎沒有不流淚的。由於作者自己也是童年創傷、複雜性創傷的倖存者,所以對於同病相憐的人充滿了慈悲和同理,結合他的知識與專業經驗,成了複雜性創傷療癒的大師。他授權我編譯他在自己網站上發表的文章,在此與各位分享他的4F文章。不過網路文章並不如該書那般深入、詳細、完整。建議讀者點選書名或書本封面照,連結至博客來購書網頁,閱讀彼得的經典大作。

這篇文章學術性質較重,未來有機會我可能會再寫我自己的大眾化、整合化的版本,但是彼得的這篇文章仍是非常有益的。因為文章很長,所以我將分成數篇發布在本網站上。按讚追蹤我的臉書粉專,可以得到新文章的發布通知,就不需要自己記得何時來查詢新文章囉。

彼得.沃克(Pete Walker)

彼得的網站:http://pete-walker.com/

彼得的書(點選英文書名可開啟亞馬遜原文書購書網頁):

The Tao Of Fully Feeling: Harvesting Forgiveness Out of Blame

(暫譯:《完全感受之道:從怪罪中收割原諒》。作者在下一本書提到對於這本書的一些新想法或補充。)

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 A GUIDE AND MAP FOR RECOVERING FROM CHILDHOOD TRAUMA

(美國亞馬遜CPTSD書籍的銷售冠軍。台灣出版之翻譯版:《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omesteading in the Calm Eye of the Storm: A Therapist Navigates His Complex PTSD

(暫譯:《以風暴之眼為家:一位心理治療師處理自己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新著作。)

以下為彼得的原文編譯。我的補充以綠色字樣顯示。


4F: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創傷類別

原文網頁:http://pete-walker.com/fourFs_TraumaTypologyComplexPTSD.htm

作者:Pete Walker(美國加州柏克萊市資深心理治療師)

譯者:陳思含(美國科羅拉多州心理治療師,現居台北市)

為鑑別診斷和治療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本文來說明創傷的類別。這個模組闡述了四個基本的防衛結構:他們是來自於我們對嚴重遺棄和創傷的本能反應 — 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不同的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體質差異,會導致一個人「選擇」並專精使用自戀型防衛(戰)、強迫型防衛(逃)、解離型防衛(僵)、或者關係依賴型防衛(討好)。我的許多案主表示,這方面的心理教育¹ 對他們有激勵性、能解除羞恥感、並且務實地幫助他們療癒。

童年時有過「夠好的養育」² 的人,成年後對於危險會有健康且有彈性的反應能力。面對真實的危險時,他們能夠適當地使用4F。容易使用戰反應,可以建立好的界線、健康的敢言、和攻擊性的自我保護,如果必要的話。沒有受到創傷的人,也能很容易地並適當地使用逃的本能,如果對抗會增加危險,就脫離並且躲避。如果進一步的行動或抗拒會是無效的或有反效果的,他們也能適當地僵住、放棄掙扎。他們還能夠在表達自己與自己的需求、權利、觀點的同時,流動地、遊戲般地討好,並且能夠傾聽、幫助、和妥協。

然而,那些在童年時反覆受到創傷的人,倖存的方式常是過度依賴4F反應中的一種或兩種。對任一種4F的僵化,不只限制了對其他反應類型的使用,也嚴重妨害了他們放鬆、放下防衛的能力,把他們困在非常狹隘、貧乏的人生經驗之中。一段時間後,慣性的那一個反應也會分散他們對於自己現在的孤立、未解決的過往創傷累積下來的難忍感受。

 

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一種依附疾患

戰、逃、僵、討好反應任一種的極端現象,不只是發展中的小孩無意識地試圖避免危險,也是抓住依附的幻象或抓住少許依附的策略。4F全部都對於真正的親密感有矛盾的現象,因為深度的交往非常容易誘發他們痛苦的情緒重現。情緒重現是立即性的退化,有時候是長時間的退化,退化至童年虐待與童年忽略的強烈、難以承受之感:恐懼、羞恥、孤立、狂怒、哀悼、和/或憂鬱。展現脆弱的交往容易再度誘發童年時被攻擊、被無視、不被欣賞的感覺,慣性的4F反應藉由排除這種關係,來保護他們免於再度遺棄的傷害。戰類型以憤怒和控制要求滿足自己童年未被滿足的需求 — 無條件的愛—,無意識地推開別人,藉此逃避真正的親密感。逃類型總是辛勤、忙個不停,來逃避可能會引起情緒重現的互動。僵類型躲在自己的房間和腦袋裡。討好型藉由躲在樂於助人的形象、過度傾聽、過度引誘、或過度為他人付出的狀況中,付出,而從不冒險真的暴露自己,也不冒險承受被深深拒絕的可能,來逃避情感的投入與可能的失望。

以下我會更進一步說明4F防衛反應和對應的治療建議。此外,所有的類型都需要、也能大幅受惠於多面向的治療取向。我在2006年9/10月號的《東灣治療師》(East Bay Therapist)發表的文章中,還有我的「縮小內在找碴鬼」文章,都說明了這點。在「縮小內在找碴鬼」中,也介紹了十三種完美主義和草木皆兵的超我歷程,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主宰了4F的心理。

未完。請接下一篇。

註1:「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是提供案主相關的心理知識,是心理治療中常用的技術。

註2:「夠好的養育」(good enough parenting),來自於「good enough mother/mothering」的概念,意味,好的父母養育,並非要求父母達到完美,而是只要在一定程度內「夠好」。這是近代心理學中普遍接受的觀點。「夠好的」也漸漸普及成為一種具有特定意義的用語。


建議您按讚追蹤陳思含老師的臉書粉絲專頁,可以獲得新文章通知,以及講座、課程、團體、和各種活動的最新消息,不錯過各種成長與療癒的機會!

2023年4月25日新增以下影片: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