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以為,具有催眠技術的人,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控制別人、操縱別人,因此對催眠師有所害怕。
如果真是如此,那催眠師人人都應該賺大錢、感情無往不利、要什麼有什麼、都是人生勝利組了啊!你有看過利用催眠術操控他人而大富大貴的嗎?想當然,催眠術不是巫術,催眠師不是巫師,催眠師無法為所欲為。而且,大部分的專業催眠師,都應該接受過專業倫理的相關訓練,也應秉持專業倫理。
本文來談談催眠師的資格和選擇吧。
我的催眠老師是Richard Nongard博士,美國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臨床催眠治療師、國際臨床催眠治療師證照協會會長。他的催眠取向結合了備受推崇的Milton Erickson大師的學派,和其他心理治療理論、神經語言程序、以及其他多樣的背景,成為他自己相對速效,且重視安全、道德、和科學的風格。照片中的男子就是Nongard博士(年輕的時候)。
受到Nongard博士的影響,雖然我取得了他機構(國際臨床催眠治療證照學會)所核發的臨床催眠治療師證照,但並不認為有哪一個學派或哪一個頭銜比其他人優秀,也不認為有證照沒證照代表著催眠師的能力,更不認為從事催眠「治療」的人員就比催眠「娛樂表演」的人員高等。有些沒證照的人,催眠技術卻令人嘆為觀止。催眠師只不過是使用催眠技術的人罷了。
催眠是科學,也是藝術。藝術家的傑出與否,不在於學歷或證照,催眠師也是如此。然而,具備適當的科學素養,也就是心理治療專業能力,則是一道安全防護網,知道安全的界線和做法。Nongard博士給我的最大影響,就是要他的門生們記得什麼範圍屬於心理治療專業、醫療專業,應遵守專業道德與界限,不該做自己專業以外的事;除此之外,所有的催眠師都是平等的。這種「不要同行相忌、文人相輕」的觀念是業界比較少見的。
另外,我也接受了權威的Milton Erickson Foundation(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的訓練。MEF只訓練精神科與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士,因為艾瑞克森醫師和MEF所重視的是精神心理專業領域的助人催眠療法,而非商業化、娛樂化、或私人利益使用的催眠技術。但MEF也深知,一位催眠專業人士的能力優劣和道德操守,並非任何證照可以確定的,所以只發出課程證書,不提供針對「人」的催眠師證照。
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包括台灣,都沒有立法訂定催眠執照或相關審核標準,並不是因為催眠不科學或旁門左道,而是因為催眠本來就是人人皆有的能力、是人人可學的技術,技術又太多元、太抽象、重視創意和即興發揮,難以用框框限制。因此坊間的「證照」,充其量只是證明催眠師通過了某機構或某老師的課程,並沒有太多排他性或鑑別力。也因為沒有太多法規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搞一個名聲響亮的催眠證照機構。
無論是催眠師或催眠治療師,都是執行催眠技術的人,都是透過技術來帶領你進入催眠狀態。但是即使一個人沒有催眠相關證照、沒有頭銜,也是可以具備催眠能力的。
還記得催眠狀態是什麼嗎?傑出的藝術創作者,能讓你心醉神迷於他們的作品,使你進入催眠狀態,但他們並沒有催眠證照或訓練。你聽過許多有啟發性的故事,在某種程度改變了你,但說故事的人並不是專業催眠師。你每天都自發性地進出催眠狀態,但你並沒有受過催眠訓練。
人人都可以學習催眠技術,但是催眠的專業道德倫理,還有催眠相關的心理專業判斷,卻非人人都有,偏偏正是這兩點決定了催眠的安全性,因此某些人的催眠目的和身心狀態,可能不適合隨便找催眠師,而應該尋找有催眠訓練的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並非每位心理專業助人工作者都學過催眠技術。)
若只是為了娛樂、好奇,沒有任何生理、心理、情緒、人生困擾,那就不需拘泥於心理專業領域了。
這就像,人人都可以學寫字,並不一定要上學才會寫字,但寫出來的字好不好看、對不對、能不能組成通順的文章、文章是助人或害人或博鈞一笑,都有差別。每個人擅長的文章也不一樣,所以這個人擅長寫抒情文,那個擅長寫論說文,另一個人擅長寫詩,可是一叫他們寫不同的種類,可能就寫不好了。
那為什麼有的催眠師還要拿證照,甚至特地標榜自己的訓練單位或老師有多權威呢?(包括我自己……慚愧!)
因為市場吃這一套。若沒個證照、頭銜、大師加持,一般民眾毫無感覺;但有了這些東西,也不能證明這位催眠師的優劣。
回到「寫字」這個譬喻。一個人可以向王羲之學書法,也是傑出的學生,字寫得很美,但那不代表他寫的字對你有幫助,說不定他寫的文章內容都是妖言惑眾。另一個人可能沒上過學、沒有妥善的習字教育,但是有別的管道學會寫字,頭腦也非常有想法、心地善良,雖然他連張畢業證書都沒有,寫出來的字不漂亮,但是他寫出來的文章通順易懂,而且內容給他人很多收穫。
催眠也是這樣。私以為,催眠師拿證照有以下幾個好處:
1. 有組織性地學習催眠技術;
2. 接受專業道德倫理教育;
3. 擴大自己的市場。
催眠技術和理論非常多樣,每個機構或老師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沒有絕對誰好誰不好,只要安全、有效,就是好的,不需要迷信頭銜。但在一般大眾不知如何選擇催眠師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是,選擇有心理治療臨床經驗的專業人士,可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因為他們能夠更謹慎地判斷心理狀態。
還有,也因為師承Nongard博士,我認同他的焦點取向、速戰速決偏好,只要是能快快解決的,就不要拖著案主!我想,有專業道德倫理的助人工作者,應該不會賺那種拖延案主的黑心錢吧。如果你接受催眠治療卻遲遲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你訂定的目標並不適合、你有些癥結還沒解開所以阻礙了進展、你的配合度或信任感、你的催眠師的功力、你沒有意識到改變已經或正在發生;最不樂見的就是你的催眠師蓄意拖延。若你覺得進展太慢,不需急著責怪催眠師,可以和你的催眠師好好討論,聽聽他的說法,也可以去徵詢另一位催眠師的意見。
催眠的理論、技術、觀點非常多元。本文所提供的資訊僅屬陳思含老師個人立場。
2020年8月8日補充:由於助人取向的催眠療法有如對心理開刀,需要具備專業倫理且有催眠訓練的心理治療專業人士進行整體評估、深入了解後,方能決定是否適合使用催眠、若要使用又該如何進行,於是過往主動要求催眠療法者多半被拒絕。現已全面停止接受催眠要求,節省雙方無效溝通時間,敬請見諒。若需協助,請採取整合式的「蛻變工作」,透過蛻變工作的療程,依專業判斷是否適合採用催眠技術作為輔助工具。本網站保留催眠相關之舊文章,作為相關教育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