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想使用催眠療法,卻擔心沒效果,那麼以下是一些使你的催眠療法值回票價的建議:
1. 信任
信任是催眠成功的關鍵。沒有了信任,就算是Milton Erickson (精神科醫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級催眠天王。已逝。) 再世也幫不了你。
信任包括了相信催眠師的品格、相信催眠師的能力、相信催眠的安全和功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選擇你所信任的,信任你所選擇的。
2. 正確的觀念
我已經在其他篇文章中提供很多催眠的相關知識,請參見其他文章。
其他的正確觀念之一,就是保持開放的心胸,接受催眠的多元樣貌。
催眠是一種多元的、充滿創意的技術。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的看著搖動的懷表、數到三睡著、閉著眼睛、催眠師下指令……等等,都只是催眠的一小部分。催眠師會根據當事人的狀況來決定要如何使用催眠療法,有時候甚至是講故事、看似閒聊、鬼扯畫唬爛、沒有做任何你以為會做的事情,你以為你沒有被催眠,以為催眠師只是跟你聊天而已,其實催眠師已經在做催眠治療了!
所以,當你的體驗跟你的預期不同時,不代表你的催眠「失敗」,也不代表催眠沒發生。
另外一個正確觀念,是要知道,療效和成果,可能發生在你預期之外的時間、地點。
若你在催眠當場沒有感覺到任何改變,不要急著下定論,以為無效。催眠的效果並不總是立即出現在會談當中。事實上,真正深層的催眠效果,會隨著時間漸漸展現出來,有時明顯而直接,有時抽象而間接。
當事人必須經歷內在的心理歷程,才會轉化為外在的行動改變,而這樣的改變需要多久,因人而異,有人快有人慢。若抱持著錯誤的觀念,你就可能誤以為你的催眠沒有效果,卻把後來發生的改變歸因於其他的理由。
3. 開誠佈公的溝通
若你有任何疑慮、不願意、偏好、禁忌、生理或心理狀況……等等,都應該要與催眠師溝通,也要誠實回答催眠師的問題,這樣催眠師才能配合你的需求與狀況、給你最適切的催眠、避開不適合你的方式。而且,唯有開誠佈公、毫無保留的溝通,才能讓你放心信任你的催眠師。催眠師不怕當事人提問題,最怕有話憋在心裡而阻礙催眠效果的當事人。
4. 遵守催眠師的建議
就算是名師,也無法使不聽課、不唸書、不寫功課的學生拿一百分 (請向星爺買撒尿牛丸)。如果當事人在催眠過程中不配合催眠師,或不做催眠師交代的功課或建議,那再厲害的催眠師也幫不了你啊。
催眠有別於傳統的理性邏輯療法,所以催眠師很多的做為可能令人摸不著頭腦,因此當事人若觀念不正確,或不夠信任催眠師,你可能會對催眠師的做法有所質疑或抗拒,連帶使得催眠失敗。
當然,我不是說你必須配合催眠師的任何要求!回到信任和溝通的前提,只要你的催眠師本身是一個有專業道德的人,就不會濫用你的信任;你有任何疑慮,也該告知你的催眠師。
最基本的專業道德的界線就是:
a. 催眠師不會過度觸碰當事人。
b. 催眠師會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不會勉強當事人。
被催眠時,當事人仍然是意識清楚、有控制力的,還記得嗎?所以在催眠過程中,你有任何意見,都是可以表達的喔。
希望你的催眠治療值回票價!
催眠的理論、技術、觀點非常多元。本文所提供的資訊僅屬陳思含老師個人立場。
2020年8月8日補充:由於助人取向的催眠療法有如對心理開刀,需要具備專業倫理且有催眠訓練的心理治療專業人士進行整體評估、深入了解後,方能決定是否適合使用催眠、若要使用又該如何進行,於是過往主動要求催眠療法者多半被拒絕。現已全面停止接受催眠要求,節省雙方無效溝通時間,敬請見諒。若需協助,請採取整合式的「蛻變工作」,透過蛻變工作的療程,依專業判斷是否適合採用催眠技術作為輔助工具。本網站保留催眠相關之舊文章,作為相關教育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