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主管教練的真實危險
– 摘要整理翻譯:張以謙
– 原文:The Very Real Dangers of Executive Coaching, by Dr. Steven Berglas
在美國日漸風行的「高階主管教練」在台灣尚未廣為人知,這項針對商業人士的一對一教練模式在短短15年間盛行歐美等地,在這個領域的教練有些來自心理專業領域,但其實更多教練的前身為運動員、律師、商務人士。毫無疑問的,在經過這些人的教練後,許多高階主管在不同領域上的表現皆有所改變,然而缺乏心理專業背景的高階主管教練,實實埋藏了許多高風險因子,更有可能對客戶本身產生害處。
Steven Berglas博士在哈佛醫學院精神科擔任教職二十五年、曾是心理治療師,後於加州洛杉磯擔任高階主管教練多年,很早就發現不當專業背景下容易產生的問題,很可能讓當事人的情況越來越糟。Berglas博士在哈佛商業評論對此發表文章《高階主管教練的真實危險》,來闡述問題並探討問題核心。以下是該文章的精華整理:
在講求高效率的時代,人們都希望可以快狠準的解決問題,美國人尤其對「如何利用12步驟快速有效的解決職場問題」這類方法大為推崇,想用最快並毫無痛苦的方法來成長。這樣的趨勢,讓心理治療漸漸的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效率派的高階主管教練。
吉姆成為行銷部的主任後,頻頻被同仁抱怨,因此公司派麥肯成為吉姆的教練。麥肯擁有一身健身員的身材和模特兒級的臉蛋,儘管他在大學時期曾被球探發掘,麥肯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在專業運動員界是弱勢,因此,他將自我魅力運用在專業主管教練領域,在大學時期主修商業並副修運動心理學,在一流的學校取得MBA(企業管理碩士)後,他將所學與魅力並用,成為商業界有名的教練。麥肯與吉姆每天會面兩次,在面談中麥肯分析吉姆的行為,並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指正吉姆在職場人際關係上表現不佳的地方。「容易放棄的人不會成功,會成功的人永不放棄」是麥肯最喜歡的一句話。在會談中他會斥責吉姆的軟弱並說他必須像個真正的男人。經過一段時間,吉姆的外在行為表現越顯自信,但實際上吉姆內心對此感到不自在。藉由外在行為的改變,麥肯認為吉姆已準備好勝任更高階的主管工作,然而在短短一週之內,吉姆變得非常的沮喪並尋求外界協助。
高階主管教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許多教練將重心放在問題解決而忽略了客戶本身主體問題,並給予不適合客戶的職場建議,導致領導風格不適應而延宕了解決問題的黃金期。大部份的高階主管教練以速成的方式來建議客戶,以訓練運動員的方法來教練這些主管,在缺乏心理專業背景之下只針對客戶外在行為來做判斷依據,非常有可能會造成只有專業心理人員才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而因高階主管教練背景大多來自商業界,這樣的相似背景讓這些教練與公司的CEO們容易拉近距離,更使他們容易得到信任,進而可能導致過度依賴。當凱文在公司面對一些棘手問題時,他立即雇用了一位同樣在商業界打滾的老朋友尼爾森成為他的教練,他認為在同樣背景的人教練之下,可以幫助他度過難關;六個月後,凱文的業績有大幅成長,公司將他從美國東岸調至西岸。在面對新市場的據點擴張,身為教練的尼爾森忽略凱文對新區域的陌生,以及即將要管理一群新的下屬等種種問題,以不切實際且大膽的方法來協助凱文管理新公司,不意外的,凱文的職場成績不如以往,甚至被下屬質疑是無能的空降主管,當被總公司質問業績下滑的原因時,凱文沒有意識到尼爾森對他的影響,相反的因為對尼爾森的依賴,他認為他的教練對自我的職涯是有益的。
上述故事,反映了當今(美國)教練文化中的問題。高階主管為保有面子,更加相信自己挑選的教練是無可挑惕的人選,將自我的成功與否期待都加諸在教練身上。由於上述的心理因素,當他們決定朝A計畫走時,就更不可能放棄A計畫、投向B計畫的懷抱。最後,公司派了專業的顧問人員來幫凱文釐清營運問題,凱文也中止與尼爾森的教練合約,但,並非所有人都像凱文如此的幸運。
為了保障自己員工並達到最好教練效果,企業聘請的教練應具備心理治療師的資歷,並且在接受教練之前,員工應先接受心理評估,才能知道員工是否適合接受教練,以免無效或產生傷害。另外,採用無利益衝突的獨立心理專業人員來評估教練的結果,也可以避免教練忽視員工的潛在問題,或教練製造新的問題。
心理評估和治療並非萬能。一位訓練高階主管改善策略性計畫能力的教練不必是精神科醫師,但教練不應認為每一位計劃能力不良的高階主管都只是缺乏技巧而已。精神疾病是否可能影響商業計畫的發展呢?當然可能。如果這位客戶有憂鬱症,就可能阻礙他採取有建設性、目標導向的作為。若沒有謹慎確認教練是否具備心理專業背景,那麼接受教練的員工和企業都可能受害。
陳思含老師補充:
其實不只是高階主管教練。人生教練、親密關係教練……等等各式各樣涉及心理層面的教練,都需要教練以適當的心理專業背景為基礎,以免誤判而造成以上文章所說的問題。亞洲社會中,許多民眾避諱承認或面對心理議題,所以尋求各式的身心靈療法、心靈成長課程、以各種頭銜從事教練服務的人式,就是不願接觸真正的專業心理工作者,結果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或是短期內看似有幫助,實質上卻有長期、慢性、隱形的傷害。因此,無論您正在尋求「教練」,或是有任何人生困境、心情調適、自我成長的需求,都建議您以專業心理助人工作者為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