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流產後,你是否變得消極、退縮、或易怒呢?墮胎後是否變得憂鬱呢?
墮胎,或人工流產,是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以我個人的觀察,在美國的爭議比在台灣還大,因為在美國這是一個被嚴重政治化的議題,也因為美國是一個以基督教為基礎的國家,在美國談墮胎,那種爭議的威力,比台灣的藍綠對立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因此,當某些人士在美國提出「Post-Abortion Syndrome」(墮胎後症候群)或「Post-Abortion Stress Syndrome」(墮胎後壓力症候群)的時候,又是一陣泛政治化。支持墮胎權的人士攻擊這只是一種反墮胎人士試圖誤導大眾的鬼扯說詞、或本來就存有反墮胎信念的人才會出現這種症候群;但支持者認為墮胎後症候群是不分立場而確實存在的。不幸的是,因為某些宗教團體和反墮胎團體強力引用墮胎後症候群來宣傳反墮胎的立場,所以使它和反墮胎就這麼被畫上了等號。
本文以字數較少的「墮胎後症候群」來撰寫,但也包涵墮胎後壓力症候群。
事實上,在心理治療的臨床接觸中,墮胎後症候群屢見不鮮,而且不管這位墮胎婦女原本是支持墮胎權的、反墮胎的、宗教信仰為何、對墮胎的看法為何,都有可能出現墮胎後症候群。本來極端支持墮胎權、強勢的女權主義者,也可能在墮胎後出現墮胎後症候群。以臨床上的觀察來說,墮胎後症候群根本無關政治、宗教、道德、或任何立場。
到底什麼是墮胎後症候群?
墮胎後症候群是當事人在墮胎後出現的心理反應,常見的症狀有罪惡感、焦慮、憂鬱、麻木、解離、相關回憶的突然浮現和干擾、壓抑性失憶、無法專心、自殺意念、對未來無望、對相關議題逃避或反應過度……等等。這些症狀常會進一步影響當事人的生活、親密關係、社交關係。
墮胎後症候群不是正式的精神疾病診斷,目前在精神/心理界仍有許多爭議,其中不脫先前提到的美國政治立場(精神/心理界目前還是美國主導);而且也有很多人認為,墮胎後症候群其實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沒有必要把它特別編入成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否則就像是把憂鬱症分為失戀憂鬱症、失業憂鬱症一樣多此一舉。
這些政治和專業上的爭議,就不管它了。我在乎的是,有許多婦女在墮胎後,心理層面受到了影響,卻不見得能夠得到幫助。光是要尋找一個能夠放心訴說的對象,就不一定容易,因為墮胎議題往往充滿了太多道德枷鎖和批判,已經傷心或脆弱的婦女,需要的是同理、傾聽、支持,不是更多的批評。
就算身邊有著不批判、具有同理心的人,這些婦女也不一定能夠自在地訴說一切,因為墮胎牽涉到了身體最私密的部位。也許手術過程中的某些情況就像陰魂不散一般困擾著當事人,但當事人可能很難對沒有相同經驗的親友啟齒,說出「醫師張開我的陰道、撐開我的子宮頸」這樣的話,甚至形容胎兒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其他連自己都難以面對的回憶。
我很清楚這樣的婦女非常需要專業、無道德枷鎖、充滿同理心的協助,尤其是支持團體。在美國,我發現整個科羅拉多竟然沒幾個這樣的資源,而存在的資源全都跟反墮胎意識形態掛勾。至於我所知道的支持墮胎權的團體,直接把墮胎後症候群打入冷宮,說墮胎後症候群只是反墮胎團體的陰謀,宣揚婦女墮胎後絕對不會有墮胎後症候群。兩種極端,使得有需要的婦女缺乏中立的支持。
我甚至發現,當我要在Google刊登「你是我的一塊肉 – 墮胎後婦女支持與成長團體」的廣告時,竟因為「墮胎」和「人工流產」這樣的字眼是被禁止的,所以出現一些問題,必須要他們進一步審核才能刊登這樣的廣告。Google不愧是美國企業……
種種泛政治化的現象,使得在墮胎後憂鬱或痛苦的婦女,更加孤立難受。
此外,研究也發現,其實部分男性也會在他們女伴人工流產後,發生情緒上的困擾,可以算是廣義的墮胎後症候群,但是屬於男性的資源更是稀少。
建議你,如果你在自己或伴侶墮胎後,發生了情緒上的困擾,而且很難走出來,請尋求不帶有墮胎意識形態、且熟悉此議題的心理專業人士的協助,讓你放心暢所欲言、支持你療癒並走過這段辛苦的時刻。
祝你幸福。
補充:我張貼這篇文章之後,遇到了一些誤解,所以在此澄清:
1. 我並非反墮胎人士。正是因為我支持婦女的身體自主權,所以我希望給予經歷墮胎憂鬱的婦女沒有道德壓力的療癒支持。
2. 墮胎後症候群並不會發生在「每一位」人工流產的女性身上。即使是原本存在反墮胎立場的婦女,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進行人工流產後,也可能不會發生墮胎後症候群。墮胎後症候群和墮胎立場沒有絕對的相關性,也不是人工流產後的必然現象,所以請勿以此症候群做為支持或反對人工流產的依據,甚至無限上綱至對個人私生活的批判。有時候這些道德批判,正是造成許多婦女痛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