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面對不孕症:01 不孕症的原因》
不孕症對一個人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
「不孕症對於個人、夫妻、一整個家庭可造成巨大的影響。壓力可說是不孕歷程的摘要。不孕症所帶來的影響大致有這些方面:
生理影響:
不孕症檢查、治療,可能很挑戰體能。小至陰道超音波和輸卵管攝影的不適,大至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或取卵的痛苦,為了要一個寶寶,所必須經歷的步驟可能是相當辛苦的,甚至是危險的。雖然大部分的檢查和治療都是針對女性,但有些男性也必須接受小型的手術或頻繁打針,而且男性常被開玩笑說「都是享受的份」。生理的壓力,如同心理壓力,大概是不孕症患者最普遍的體驗了。
心理影響:
不孕可以造成相當多心理方面的影響。根據一個人的年齡、人生階段、人生經歷、整體性格、價值觀等,可能使每個人對不孕的反應有所不同。一個習慣凡事都在計畫和掌控中的成功人士,可能會有強烈的失去控制的感受。一個有強烈公正世界信念的人,可能會覺得人生或老天爺對自己不公平、虧待自己,而感到憤怒。一個接近或超過四十歲的女性,可能會非常焦慮,因為她的生理時鐘比年輕女性更急迫。本來自尊就不是很高的人,可能會質疑自己『不夠男性化/女性化』,甚至懷疑整體自我價值。
每個週期排卵後至月經開始這段時間,關於是否懷孕的不確定感,往往使不孕症患者極度焦慮。當月經報到,又使人非常不悅。這種「情緒雲霄飛車」可以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而且會相當耗竭一個人的情緒、使人焦躁。除了不孕、求子的壓力之外,患者可能感到悲傷、憂鬱、憤怒、罪惡、無力感、無望、難以承受、透支。
生活型態的影響:
長期「做人」的人往往自己透過書籍、網路、口耳相傳而學到很多知識。他們通常對於求子和不孕有豐富的知識,並採取行動來增加懷孕的成功率。放棄最愛的飲食、認真從事特定運動、不喝酒或攝取咖啡因、服用維他命或其他補品,大概是最常見且壓力最小的生活型態改變了。有些人的生活型態改變所造成的壓力較大,像是有的女性為了測量基礎體溫和尿液排卵測試而再也不能賴床晚起;有些人為了不錯過檢查和治療的時間而不再遠行;有些人對於他們的飲食和一切作為都極度小心……等等。有些人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研究不孕和求子。這些新的生活型態或許不是他們所喜歡或適應的,可能造成他們的壓力。
婚姻與性生活的影響:
很多面對不孕症的夫妻,婚姻品質和性生活都變差。如果只有一方被診斷出不孕,患者可能自己有許多的情緒反應需要調適,同時擔心另一半會失望;而另一半可能有意或無意地責怪患者,或沒有任何責怪地支持患者,卻仍在某些方面不免感到失望。有些夫妻或許有困難談論彼此的感受,進而變得有距離。有時候不孕和求子會變成婚姻當中的焦點。以懷孕為目的的『照表操課』使得性生活變得不再有趣或親密,尤其是這個時間表往往是由女方的排卵時間決定。不孕會考驗夫妻的關係強度和對彼此的支持。不孕症可能會榨乾彼此的感情和性生活。
人際關係的影響:
面對不孕,隱私可能是個問題。患者是否希望親朋好友知道這件事呢?他們希望透漏到哪個程度為止?如果不希望別人知道,那別人問起時要怎麼辦?這些精緻的人際之舞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很有壓力。
無論是認真的或開玩笑的,可能有來自親友催患者趕快生小孩的壓力。有些比較不尊重他人界線的人,可能會直接問為什麼沒有小孩、什麼時候才要生。有些親人朋友出於善意,想提供患者各種求子或不孕的建議。
有些人會逃避懷孕慶祝派對,或逃避孕婦或有嬰幼兒的人,因為看到別人有小孩,自己卻無法懷孕,他們會覺得忌妒或難過。
生活型態的改變亦可能影響當事人的社交生活。他們可能再也不跟朋友去喝酒。他們可能不再和朋友從事高衝擊性的活動。他們可能臨時取消約好的社交活動,因為女方的身體告訴他們必須在特定的時候做檢查或治療,否則他們必須再等下一個週期。不孕症可能造成社交生活的壓力。
經濟影響: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不孕症治療可能花費甚鉅。很多醫療保險公司的保單並不包括不孕症治療。根據個別的經濟狀況和治療計畫,有些人的經濟壓力會比其他人大。」
2019年補充:
在醫學上診斷的「不明原因不孕」,有時候可能與生活型態、壓力、心理狀態有關。因此,如果醫學上無法診斷出不孕原因,除了可以從調整生活型態著手以外,也可以考慮心理協助的可能性。
心理方面的協助,並不一定是告訴心理師「我要懷孕。你幫我。」有時候可能是存在著未解決的心理議題,而導致不易受孕,所以需要做的是認真處理那個議題,而不是一心只想著懷孕。接受對於不孕症相關議題有足夠瞭解的心理治療師的協助,會是不錯的選擇。有時候則是壓力導致不孕,在沒有其它較深或較複雜的議題存在時,不孕症催眠或助孕催眠,有機會替你快速地減低壓力造成的影響,增加受孕機會。如果催眠治療師妥善授予你自助的技巧,你也可以自己繼續維持紓壓的能力。
如果有較深度、較複雜的心理議題存在時,光靠催眠可能效果不足,會需要較深度的心理會談,藉由對不孕議題熟悉的心理治療師的協助,化解較深度的心理議題,使受孕機率增加,並且為未來的孕期和為人父母的階段做準備。
(專訪內容未完。請接:《面對不孕症 – 03 給不孕的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