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可能原本就有一些特質,造成他們容易掉入病態自戀狂的陷阱。」這種特質,這就是我所說的獵物體質。
有些研究自戀型虐待的人,包括對自戀型虐待一知半解的人,可能會用「關係依賴」、「關係成癮」、「共依存症」這樣的角度詮釋獵物體質。這些名詞指的都是同一件事:codependency。由於中文翻譯太不一致,容易造成混亂,所以我會以英文為主。
我個人以及部份的受害者及專家,並不認為codependency與獵物體質可以畫上等號。有些獵物的確本來就有codependency的性格,但是並非每位有獵物體質的人都有codependency。
究竟什麼是codependency?其實坊間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書籍和文章,所以我只簡短說明。Codependency原本是指,基於個人不健康的情感需求而強化親密關係中的他人的成癮行為。例如,一位妻子因為自己情感上依賴丈夫,也需要被丈夫依賴,所以不但不試圖幫助有酒癮的丈夫戒酒,甚至還過度照顧丈夫、過度順從,使丈夫繼續酒精成癮。
然而,codependency後來被擴大解讀成有「拯救者情節」或「不健康、過度依附,無法沒有感情依賴對象」的人。像是一位父親依賴女兒的親暱,所以對女兒有求必應、從不約束管教、甚至照顧得無微不至使女兒缺乏獨立能力,把女兒寵壞、把自己累得要命。或是你身邊可能有些人好像沒有親密愛人就會死一樣,無法忍受單身的日子。這類人通常缺乏良好的自尊和自我,需要依賴親密關係(不一定是愛情)才能感到穩定。因為「需要被需要」,所以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製造需求」,並且無法忍受缺乏依賴對象的日子。過度的犧牲奉獻、逆來順受、寵壞對方,是製造需求、討好對方的手段之一。
這樣的描述,與自戀型虐待的獵物體質有一些重疊性,像是缺乏良好的自尊、界線不良。但是就連病態自戀狂也可能有codependency,所以私以為codependency對於判斷獵物體質並沒有很好的鑑別力。
況且,許多本來沒有codependency的人,卻是進入自戀型虐待中,才漸漸產生像是codependency的現象,好像沒有了對方就活不下去一樣。那可能不是codependency,而是創傷束縛。
換句話說,我們要小心倒因為果的邏輯錯誤,錯把病態自戀狂對受害者的操弄與洗腦結果,當作是受害者原本就有的人格特質。如果對於受害者過往的關係歷史沒有足夠的了解,輕易以codependency解讀,是危險的,可能有錯誤的標籤化傷害。
所以我們先撇開codependency這個煙霧彈,來談談獵物體質有什麼常見的特性。
在我早期的文章說過,病態自戀狂偏好追求具有他們渴望的特質的人,或是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此外,病態自戀狂會刻意地「鎖定」具有某些特質的獵物。綜合我的經驗與觀察,以及其他專家的研究,我整理出以下的「獵物體質」特色,雖不完整,但可能已經涵蓋了許多主要項目:
- 外在優勢 (外貌、金錢、地位……等等)
- 聰明
- 善良
- 極高的同理心
- 高奉獻性
- 高同意度
- 極高的忠誠度
- 過度的高信任感 (未經過足夠的調查、質疑、與分析,就信任對方)
- 快速且深入地投入於一段關係
這些本該是優點的特質,也是人人欣賞的優點,理當使你成為幸福關係的最佳成員,可是卻成為病態自戀狂狩獵的目標。除了你的外在優勢可以供病態自戀狂滿足虛榮心、或提供病態自戀狂實質的利益以外,其他的內在優勢,可以滿足病態自戀狂那空洞脆弱的內在真我、茁壯他的自我膨脹。而且,善良、同理心,正是病態自戀狂所缺乏的,藉由和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在一起,他可以產生自己也是好人的錯覺,同時也是滿足他們內在黑洞的最佳補給品。
但是光有這些正面的特質,還不算是完整的獵物體質。俱備獵物體質的人,存在著一些弱點,使得病態自戀狂能夠得逞,最主要的三項弱點有:
- 界線薄弱
- 自尊不足
- 過度投射自己的善良
許多病態自戀狂雖然善於偽裝、操弄,但是偶爾會露出小小的馬腳、顯露出他們不健康的人格特質。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且以為每個人都和你一樣善良,你很可能會忽略了那些露出來的馬腳,或是找理由去合理化那些破綻。這就是我說的「過度投射自己的善良」。
像是,他對你管東管西,實際上是他控制狂的馬腳露了出來,你卻當作他是關心你、為你好。或像是,他非常愛吃醋,你以為那表示他非常愛你、覺得浪漫或感動,其實那透露出他病態的佔有慾和不安全感。
因為你從沒想過,也不想相信,世界上有惡人或變態,或是有惡人會惡待你;於是你會說服自己那些狐狸尾巴都是你自己想太多、是你太敏感、其實對方沒有惡意。
「過度投射自己的善良」常與「界線薄弱」有重疊性。明明對方有毒還露出了馬腳,你卻總是「往好處想」,不去懷疑對方惡性重大,直到傷害嚴重無可否認。而且你也許不清楚健康的界線在哪裡,或者缺乏捍衛自己界線的能力,所以非常容易妥協、退讓、配合、替他想。
我們先前也說過,病態自戀狂打從一開始就會漸進式地試探你的界線。如果你的界線薄弱,就會被他一步步地試探和操弄,引導至最後失去自己。
界線薄弱的人,常常都有自尊不足的問題,而自尊不足通常都與童年經驗有關。如果你來自於不健康的家庭 — 尤其你的父母正是病態自戀狂 —,你的自尊很可能無法健康地發展。或是你有過被霸凌的經驗,抑或心理發展的過程中遭受到某些關係的傷害,你的自尊發展也可能受到重大的影響。這些經歷發生得越早,傷害性越深遠。(請參考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知識。)
自尊不足,很可能使你渴望被愛、被讚賞、被重視,所以病態自戀狂嗅到了你的自尊需求,能夠投其所好迷倒你,使你不查他的真面目。
雖然病態自戀狂和獵物體質都常有自尊不良的問題,但是前者是惡性的、有傷害性的,而後者卻是相反的極端。
同時,在華人社會中充滿了許多不尊重界線的傳統,很多人從小就不被允許建立健康的界線、不能捍衛健康的界線,並且被那些錯誤的傳統觀念洗腦,猶如煤氣燈效應,使得華人社會中很多人對於界線的拿捏與捍衛有困難。
例如,從小你的父母就忽略你的情緒需求、對你缺乏同理心,你一直處在「情緒孤兒」的狀態,當你試圖得到他們的關心,他們還會對你冷言冷語、火上澆油。你可能會自尊發展不良,並覺得自己就是不值得被在乎、被關心的人,甚至對未來病態自戀狂的情緒虐待缺乏警覺性。甚至你可能下意識地被病態自戀狂吸引,因為熟悉感,或因為心理機制中希望重寫歷史的需求。
或像是,你總是被教育「要多替別人想」、「別把別人想得很壞」、「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計較」、「以和為貴」;你若試圖爭取什麼、反抗別人所製造的大小侵犯,還會被訓誡。這樣的你,內化了那些是非不分、似是而非的教條,未來遇到病態自戀狂的時候,你很可能還是會採取不當的正面解讀、替他開脫、過度妥協,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界線被侵犯的事實,最後被蠶食鯨吞。
當然別忘了,不健康的家庭也可能培養出病態自戀狂,所以千萬別以為不健康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都只有一種心理發展的結果。可是善良、有同理心的你,聽到對方可憐的童年,是否不由自主燃起了同情心、或者同病相憐、甚至燃起了拯救他的慾望,就忽略了危險訊號呢?聽到他的抱怨外加自以為是,你就相信他果真懷才不遇、或真的委屈呢?
俱備獵物體質,表示你有很棒的優點,但同時也表示你有一些很深的弱點,使得病態自戀狂得以趁虛而入,使你缺乏警覺性。
但是我們切勿過度概論。有些受害者原本並沒有獵物體質的弱點,只是遇到了太高竿的病態自戀狂,掉入陷阱、被獵捕後逃不出來。
我曾在一個大型的自戀型虐待受害者支持團體中,說過這樣的比喻,得到許多受害者的共鳴:
想想馬戲團。想想馬戲團裡被訓練來表演的大象、獅子、老虎。牠們多麼強壯有力、多麼令人生畏啊!可是牠們仍舊落入馬戲團的掌控之中,受到訓獸師的操弄,被鞭打虐待也無可奈何。連這些強壯勇猛的無辜動物都會落入小小的人類手中、成為弱勢,你怎麼能說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一定是本身有問題才會受害呢?
此外,當小鹿在森林中自由自在地行動,卻被獵人或兇猛的動物所殺,豈是小鹿的錯?小鹿無辜,只是倒楣遇到獵捕者而已。
再獨立、自信、自主、健康、聰明的人,都有機會成為受害者,只不過是俱備獵物體質的人有較高機率被鎖定,被鎖定且具有弱點的人容易被捕獲罷了。想當然,如果你原本就有codependency,你正是絕佳的獵物,而且被捕後還缺乏脫困的意願!
俱備獵物體質,且沒有改善弱點的話,有極高的機會使你脫離了一個病態自戀狂以後,又掉入另一個病態自戀狂的圈套;甚至你在敏感度建立起來後,會發現身邊圍繞著不只一個病態自戀狂。他們無所不在。在你調整獵物體質與弱點之前,你仍然是他們眼中的獵物。
親愛的,你有這些特質並沒有錯,具有獵物體質並不是壞事,只是你配錯了對象。你是如此珍貴美好,不應浪費你的美好在錯誤的人身上。請選擇值得你的人、遠離不夠珍惜你的人,你便能擁有安全幸福的關係。
*如果你並沒有閱讀過先前的文章,不確定病態自戀狂的定義,建議你從頭閱讀。病態自戀狂並不只是有自戀性人格的人喔。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會有獵物體質?」「有獵物體質該怎麼辦?」
有獵物體質的人,大部分(但並非每一位)都是因為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即使原本沒有,在遭受一段時間較嚴重的自戀型虐待後,也很可能會產生CPTSD。除了可以閱讀本站的CPTSD相關文章外,非常推薦你閱讀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大師、美國加州心理治療師彼得.沃克所著作,由我翻譯的《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可得到最完整的知識,也可透過閱讀此書得到自我療癒。點選書名或書本封面圖,皆可連結到博客來購書網頁。(本書於2020年2月17日上市。)
另推薦您按讚追蹤我的臉書粉絲專頁,可以獲得新文章通知,以及講座、課程、團體、和各種活動的最新消息,不錯過各種成長與療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