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要針對「自戀型虐待 (narcissistic abuse)」大書特書,因為這個議題幾乎是人人都有機會遇到(自身是加害者或受害者,或者是幸運地遇見而不受害),但是大眾卻普遍缺乏的重要知識。
在長期參與了超過一萬名受害者的跨文化支持團體,並不斷研究相關議題,加上自身經驗並觀察週遭他人與接受協助的當事人,我不敢自稱專家,但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說上一些話。
如果你還不是受害者,但是對於病態自戀狂的特質、自戀型虐待的特性缺乏敏感度,你可能無法及應對那個可能剝削你或傷害你的危險人物。
如果你是受害者的親友,卻不了解「自戀型虐待」,你可能對受害者進行二度傷害卻不自知,或者使得受害者感到孤立無援、得不到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受害者,卻不了解「自戀型虐待」,你可能被溫水煮青蛙(對,你就是那隻青蛙),不知不覺中就被毀滅了。
如果你本身就是病態型自戀狂呢?我的文章不是寫給你看的。西方現在普及的相關書籍,也絕少有寫給病態自戀狂看的。(中文世界的相關書籍很少,通常是西方書籍的編譯本。)為什麼這個議題的教育和自助知識不寫給自戀狂看,而是針對受害者或一般人呢?因為病態自戀狂通常缺乏自覺與真正改變的動機,他們也不能接受批評,所以他們根本不會想看這種書或文章,看了反而可能惱羞成怒、用更惡性的方式對待戳破他面目的人,也可能學習這些知識後偽裝成受害者。
如果你懷疑某人是病態自戀狂,我建議你,不要試圖「教育對方、告訴對方他是自戀狂」,因為如果對方真的是病態自戀狂,這種做法通常只會讓你引火上身。
如果你是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或者懷疑有病態自戀狂試圖操弄、剝削你,你能做的是,以知識為力量,學會如何調整自己、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建立防火牆、如何改善自己的獵物體質。
雖然近幾年來我對於「自戀型虐待」的教育越發重視,甚至希望組成一個非營利團體來進行公眾教育、協助受害者、改變文化與制度中的盲點,但是因為資源有限而遲遲沒有進展。
一直想透過文章來進行中文世界的教育,可是這題目大到很難用幾篇部落格文章就完成,甚至需要一系列的書籍才可能盡量囊括各個層面,總覺得每隔一段時間發出一篇文章,蜻蜓點水般,容易使看文章的人只得到片段而不完整的資訊,進而產生誤判或誤解,或是留有太多尚未著墨的問題。於是,想太多的結果,就是在有限的時間中遲遲沒有行動。
但是,一直擱置也不是辦法,終於決定盡可能地寫了。雖然可能因為時間不足而使得文章發布頻率低、雖然可能因為篇幅關係而使得每一篇自戀型虐待的相關文章不夠週全,但只能盡力而為,請各位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