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20 受害者該怎麼辦 (上))
(本文內含彩蛋。)
建立健康界線
無論你是否離開了病態自戀狂,你都需要建立健康的界線。病態自戀狂眼中最好的獵物,就是界線太過薄弱、不夠堅定的人,這樣可以使病態自戀狂容易操弄獵物。
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你的界線可能已經被他破壞殆盡,可能你已經不知道界線在哪裡。
如果你還沒有離開這段有毒的關係,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始重新堅守自己的界線、搭配冷處理的方式,可能使病態自戀狂漸漸覺得「沒搞頭」。雖然無法改變他、無法使他善待你,但有可能可以使他減低對你毒性,你可能有開始建立自己心理空間的機會。
但,上段的建議, 「在安全的前提下」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如果你試圖捍衛自己的界線,卻可能導致危險或重大傷害,請暫時不要貿然這麼做,應與專家討論、安排配套資源,以免產生糟糕的後果。
若你已經離開了這段有毒的關係,一方面你可能要抵抗創傷束縛帶來的「戒斷症狀」,另一方面,你更需要重建健康的界線、捍衛界線,以對抗病態自戀狂的糾纏、避免未來再度掉入另一個有毒的關係。
如果你對於界線的概念與堅持感到模糊,你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
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統
如果你的社交、人際、經濟……等等支持系統不足或不良,尤其支持系統已經被病態自戀狂破壞、為了斷絕與病態自戀狂的交集而改變生活、或是把飛猴都切割了以後,你可能頓時發現自己「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加上身心俱疲,很容易陷入孤立、恐懼當中。因此,重新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統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生活中尚有可信任的人,你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經歷,搭配關於自戀型虐待的知識,讓對方了解你的痛苦與所受到的傷害,向他求助,或是至少得到情緒上的支持。有人可以吐吐苦水也好。
但若你能傾訴的對象有限,而對方又無法使你脫離困境,你可能要留意自己吐苦水的程度,避免使對方覺得負荷過重而遠離你。
如何重建健康的支持系統,視個別狀況而定。「缺什麼就補什麼」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當事人很可能因為習得的無助和有限的知識而不知道「怎麼補」。你除了可以向信任的親友求助以外,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修復自尊
長期的自戀型虐待通常會重創受害者的自尊,而自尊的損害會對一個人造成全面性的負面影響。由於前文已經提過許多,這裡就不再細述。
更何況,許多原本就具備獵物體質的受害者,可能一開始就有不太健康的自尊;遭受自戀型虐待之後,自尊更是被破壞到了極致。
修復自尊是重要的療癒功課,除了是療傷的一部分以外,也是健康的心理的要素。
創傷療癒
受到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如前文所說,極可能產生各種的創傷與身心問題。
與病態自戀狂分手後,傷害並不會馬上停止、已經產生的負面影響也不會立刻好起來。有些受害者能夠透過時間、資源、自己原本良好的心理素質,自己好起來。但是有非常多的受害者是無法自癒的,於是分手後仍長期處於心理生病的受創狀態。
像前文說到的,可能有腦部的變化以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CPTSD) 是自戀型虐待受害者常見的後果。CPTSD往往需要專家長期的心理治療,並非只靠精神科藥物就能治癒,也不能當作單純的憂鬱症或焦慮症來治療。
然而,尋求專家的協助,不只需要專家有CPTSD的專長,還需要專家有自戀型虐待的專長,因為兩項議題都有很複雜的特殊性,並非一般性的心理諮商就能解決。甚至,沒有相關專長的一般心理/精神專業者,還可能造成二度傷害。或許我不需如此提醒,身為受害者的你早已親身經歷過無知的他人如何使你再度受傷。
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在基本訓練方面,多半屬於廣泛性的專業培養,通常不會針對自戀型虐待或CPTSD進行專科訓練。以一般的醫師工作當作比喻,就像是訓練了基本能力的醫師,常見的疾病都能處理,但是若涉及專科,這些醫師不見得有能力,就像一位一般內科的醫師,不見得有能力進行心導管手術一樣。可惜目前在台灣,或是整個亞洲,自戀型虐待、CPTSD的議題,尚未受到廣大的重視,所以頗為缺乏具備這些專題能力的心理治療專業者。
在專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你希望尋求專業協助,卻找不到能兼顧「自戀型虐待」與「CPTSD」議題的專業人士,你可以先從專長「家暴」、「人格疾患」、「創傷」的諮商師或社福資源找起,因為對這兩個類別有經驗與充足知識的專業者,可能比較容易理解你的處境、減少給予錯誤建議的機會。然而,專長「治療或諮商人格疾患患者」的專業人士,不見得了解關係動力和受害者狀態,所以必須留意。
身為受害者的你,如果在求助過程中被貼上「人格疾患」的標籤,建議你多方尋求不同專業人士的意見,因為許多有CPTSD的人,很容易被誤診為人格疾患。人格疾患與CPTSD的確可以並存在一個人身上,但是如果明明是CPTSD、不是人格疾患,卻被誤診為人格疾患,會嚴重導致治療或諮商方向錯誤,並且貼上有傷害性的標籤,造成更多的問題。我已經見過不少CPTSD被誤診為人格疾患所造成的傷害。
改變獵物體質
在多篇文章中,我都提到了「獵物體質」四個字。我必須另外撰文解釋什麼是獵物體質。在那之前,簡單來說,許多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可能原本就有一些特質,造成他們容易掉入病態自戀狂的陷阱。這就是我所說的獵物體質。
當然,也有受害者本來沒有獵物體質,只是他遇到的病態自戀狂手段太高超,於是成功捕獲了他。
如果獵物體質不改變,離開了一個病態自戀狂,未來仍有很高的機會又掉入另一個病態自戀狂的陷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見某人一再遇人不淑的原因之一。
改變獵物體質,是療癒的一部份,也是預防重蹈覆轍的重要步驟。
前面所說的健康界線、捍衛界線、健康的自尊,是改變獵物體質的其中幾門必修課,你可以從「建立健康的界線」開始自修。至於自尊和其他的議題,尤其是獵物自己看不到的盲點,通常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無論你想要了解並改變獵物體質,或是想要進行創傷後的療癒,都推薦你閱讀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大師、美國加州心理治療師彼得.沃克所著作,由我翻譯的《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可得到最完整的知識,也可透過閱讀此書得到自我療癒。點選書名或書本封面圖,皆可連結到博客來購書網頁。(本書於2020年2月17日上市。)
另推薦您按讚追蹤我的臉書粉絲專頁,可以獲得新文章通知,以及講座、課程、團體、和各種活動的最新消息,不錯過各種成長與療癒的機會!
彩蛋:
不要與病態自戀狂一起參加關係諮商!
也不要試圖告訴病態自戀狂他有病、他是自戀狂!
許多受害者會犯下這個錯誤:學到了自戀型虐待的知識後,試圖告訴病態自戀狂他有病、他須要改變、他對待你的方式是錯誤的或病態的、試圖說服對方自己去或與你去接受諮商。
大部分的情況中,如果你試圖告訴病態自戀狂他有問題,只會火上澆油。他們很少會承認自己有錯或病態,即使心中有那麼一絲覺得被說中了,他們通常會惱羞成怒地加重虐待你,甚至投射性地試圖把你抹黑成有病的那個人。請別忘了病態自戀狂的本質。指責他們只會帶來更壞的結果,請不要這麼做。
身為受害者的你,把自己照顧好就好。
也不要試圖拯救他、改變他、要他與你去接受關係諮商改善你們的關係。
這裡所說的關係諮商是個統稱,包括了婚姻諮商、伴侶諮商、親子或家庭治療、甚至其他關係,關係中的雙方(或多方)一起接受諮商。
這一項放在最後,也不在上篇的清單中,是因為如果你放棄挽救這段有毒的關係、放棄改變對方,這個項目根本不需出現、不需要我的提醒。
如果你還想要與病態自戀狂一起參加關係諮商,表示你根本沒有聽進我的第一個建議啊…… (哭)
除了你需要選擇斷尾求生而非試圖挽救,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與病態自戀狂一起進入諮商,輕則無效,重則產生嚴重的傷害。
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而是眾多受害者以及自戀型虐待議題專家的一致共識,包括美國的國家家庭暴力熱線也不支持施暴者與受暴者接受伴侶諮商。
在心理諮商的「普通科」專業訓練中,我亦接受了「婚姻與家庭」的「專科」訓練。美國的「婚姻與家庭治療」除了字面上的婚姻、家庭專業,其實包括了各式「關係」的專長。我在持續進修的過程中也接受了高曼博士們(John and Julie Gottman)的親授訓練。約翰高曼博士在心理學界備受尊崇,也是婚姻與家庭領域的翹楚之一,被尊為近代最具影響力之十大治療師之一,最著名的著作包括《Ten Lessons to Transform Your Marriage: America’s Love Lab Experts Share Their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Your Relationship》(我尚未找到中文版)、《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台灣發行的中文版本書名是《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兩個人幸福過一生的關鍵秘訣》。(點選書名可開啟博客來商品網頁。我只看過原文版,沒看過中文版,所以不知道中文內容如何。)
話說回來,這本書不適合病態自戀狂存在的關係喔!如果你的對象是病態自戀狂,請接受「這本書無用」的現實。

高曼博士夫婦
凡是我接觸到的各種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包括高曼博士的療法,都會提到「不適用對象」,而「人格疾患」毫無例外地成為每一個療法的死穴。
進入關係治療中,關係中的每個人都需要誠實面對自己、發揮同理心、內省、願意改變。這些都是病態自戀狂做不到的。治療師的技巧再高超都無法改變病態自戀狂的人格。別忘了,人格病態的本質,就是難以改變、甚至不可能改變啊,更何況是病態自戀狂的特性呢。前面說過就不重複了。
如果只是無法改變,那也只是諮商無效而已。為何我說與病態自戀狂接受關係諮商可能有害呢?
不只是你在諮商中真誠揭露的一切,可能成為病態自戀狂之後用來傷害你的武器。
不只是你們在諮商中經歷的衝突,會成為他放不下的心結,並可能報復你。
你還記得病態自戀狂顛倒是非黑白、隻手遮天、操弄他人、使用煤氣燈的特性與功力嗎?
他不只對你如此。進入諮商關係中,無論是個別諮商或關係諮商,他也會試圖操弄諮商師。身為外人的諮商師,如果正好對自戀型虐待不夠專精、對於人格病態的觀察力不足,很可能被病態自戀狂操弄。身為受害者的你可能在諮商中展現強烈的情緒、負能量、認知方面的混亂、煤氣燈造成無法說明白自己的遭遇、習得的無助,卻被諮商師誤以為你才是「麻煩製造者」、你才是問題最大的一方,諮商師可能錯把看似冷靜、能言善道、善於操弄的病態自戀狂當做受害者,於是對你造成二次傷害,甚至被病態自戀狂利用,成為病態自戀狂繼續操弄、控制、傷害你的飛猴。
你說,「諮商師不是應該保持中立、不選邊站嗎?」
沒錯,這是說諮商師在立場與情感上必須中立、不偏心;但是諮商師仍必須做出專業的判斷、判斷問題在哪裡,然後做相對應的介入。如果諮商師誤判、認為問題在你、看不清自戀型虐待複雜的心理動力,那就糟了。受害者被無知的諮商師、心理師嚴重傷害的例子,我已經數不清聽過多少了。
所以,請千萬不要與病態自戀狂一同進入關係諮商。也不需要鼓勵病態自戀狂接受個別諮商,因為在個別諮商中,他更容易隻手遮天,也不會有改變動機,他的個別諮商師只是他的另一個自戀補給品罷了。
在你脫離、療癒之前,我只能先透過文字,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了。請好好照顧自己、療癒自己,沒有什麼比你的安全、身心健康更重要。
*如果你並沒有閱讀過先前的文章,不確定病態自戀狂的定義,建議你從頭閱讀。病態自戀狂並不只是有自戀性人格的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