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在《受害者該怎麼辦》的上篇與下篇中,已經提供了自救建議給自戀型虐待受害者,當中包含了這兩個彩蛋:
不要與病態自戀狂一起參加關係諮商!
也不要試圖告訴病態自戀狂他有病、他是自戀狂!
此外,那兩篇的建議當中,從來沒有一條是:先確診他是不是病態自戀狂,再決定怎麼做。
可是我仍不斷遇到看了我文章卻還在做這三件事情的人。
常有人聯繫我,說:「我懷疑我的XX是病態自戀狂,請你幫我確認他是不是。」
不好意思,這個需求做不了。
我沒有直接與他接觸,只透過你的說法,根本無法進行任何專業性的評估。
於是你接下來可能會很合理地問:「那我帶他過去給你看?」
請問,你帶他過來,是一個什麼脈絡呢?是他要來做個人會談(去別的心理師那邊就是做諮商)?那他願意嗎?他自己有什麼心理方面的求助需要嗎?他如果個人沒有求助意願,他為什麼要來?如果他來做個人會談(或在別處做個人諮商),他的專業心理工作者基於個案保密制度,也不可能對你透漏任何內容或評估結果。你的問題,無解。
伴侶會談、婚姻會談、親子或家庭會談呢?如果你的動機只在於確認他是不是病態自戀狂,而不是真心要改善關係,那麼這樣的結構毫無意義,也無法呈現出任何真實的樣貌;在會談當中,你的表現看來會更像病態自戀狂:不真誠投入於改善關係、不內省、不處理自己的議題,只想把矛頭都指向對方。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你為什麼需要確定他是不是病態自戀狂?
你會有這個問題或需求,是不是因為與他相處很痛苦,看了我的文章後,覺得他相當符合我一系列文章中的描述呢?
無論他是否被「確診」為病態自戀狂(註),你都很痛苦,不是嗎?那麼你為什麼不往內照顧自己的需求、處理這個痛苦,卻執著地往外追求一個標籤呢?確認了標籤,你的痛苦就解決了嗎?
無論他是不是病態自戀狂,痛苦的人是你,所以你該聚焦於處理自己的痛苦。
如果你「認定」他是病態自戀狂,你也不需要再刻意拉專業人士來背書了。你的認定,就代表了你在這段關係中的痛苦、無力、絕望,你認為這個人沒救了(病態自戀狂的精髓)。既然如此,與其浪費心神去求專業人士附和你,你不如把時間精神省下來幫助自己吧。去找專業人士療傷,而不是要幫另一個人隔空診斷貼標籤。
當你去找專業人士療傷時,說不定專業人士也可能看到你的盲點,使你知道對方其實不是病態自戀狂、你還有機會處理這段關係。我就遇過一口咬定丈夫是病態自戀狂的妻子,在大量分享她的觀點和經歷後,我覺得丈夫是病態自戀狂的機率不高(因為並未與丈夫直接接觸,所以無法非常確定)。也在個別會談與關係會談中發現到,有少數劍指他人是病態自戀狂的人,其實自己才是(或也是)病態自戀狂。這些判斷,只有對病態自戀狂的心理動力有深入了解的專業人士,才看得出來。
包括有些人自覺受苦,尋求專業協助時根本不尊重專業,打從一開始就自己把診斷都做好了、指定治療/協助方式,根本不留時間空間給專業人士進行必要的了解與評估過程、不接受專業立場對於協助方式的判斷,當專業人士告知無法如此配合、說明專業上的考量時,當事人還無法接受拒絕,甚至惱羞成怒或繼續要求專業人士順他的意。
又或者是死守著受害者身分不肯放,長年只想要討拍,但是無論順他們的毛摸了多少年,他們的痛苦都不會消除,因為一直沒有往內處理自己的內在議題;只要挑戰他們把焦點轉向自己內在的議題、請他們突破舊有的不健康模式,來真正療癒他們的痛苦,他們就會惱羞成怒,不肯放棄受害者情節。這一些自認為是受害者卻又不願意接納專業意見的人,其實本身都有輕重不等的人格障礙的可能性。
請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說專業人士說的都對,也不是說專業人士是神、說什麼你都要聽。重點在於當事人的反應。究竟能不能有合理的雙向溝通過程、是否尊重界線、是否出現了自戀型暴怒、是否有敵意、是否存在著缺乏正當性的傲慢,等等現象,可以推測出這個人的人格狀態。
(影片沒聲音且只有5秒,放心播。)
也許你只是「懷疑」,尚未「認定」他是病態自戀狂。不確定性的確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困惑、壓力。不知道對方究竟是無可救藥的病態自戀狂,或者其實這段關係仍有改善的可能,也許使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無法決定究竟該斷捨離救自己,還是再給彼此一個機會……
這樣的反應很合理。畢竟我們有可能因為當局者迷,或因為彼此的盲點,而看不見許多機會,也錯判了彼此。
你所能做的,第一步是搞請楚自己到底要什麼。
如果你想要改善自己的痛苦,請自己接受心理專業人士的協助。在求助的過程中,你會漸漸知道自己接下來最適合的方向。
如果你想要改善這段關係,請帶著改善關係與平等承擔的心態,與對方一同接受專業人士的關係協助,例如婚姻諮商、伴侶諮商、親子諮商、家族治療……等等。
「咦?你不是說,不要和病態自戀狂一起去做諮商嗎?」你可能會這麼說。
沒錯,那是如果你認定或確定對方是病態自戀狂的時候。
當你還不確定,你可以先抱持著正確的心態去做關係諮商。如果對方是病態自戀狂,有經驗的心理師其實能夠看穿他的病態(但不一定會使用「病態自戀狂」或「人格障礙」之類的字眼),並做出相對應的處理。
即使你們的心理師在這方面的經驗不足,也不用擔心,因為你會在關係諮商的過程中看到病態自戀狂如何鬼扯、如何睜眼說瞎話、如何顛倒是非黑白、如何操弄心理師。那時即使沒有專業人士告訴你他是病態自戀狂,你自己都能夠確定這段關係沒救了。畢竟,如果接受關係諮商的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人一直在演戲、作假、不聚焦在真正改善這段關係並共同承擔這個努力,關係諮商怎麼會有效?一個人滿腦子都只是要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好感度,或是推卸責任,憑你一個人的誠意和努力,又怎麼能夠改善這段關係呢?該怎麼做,你心中應該有數了。
註:「病態自戀狂」並不是正式的診斷名稱,而是我個人基於觀察病態自戀的原則性所自創的詞語,以便論述現有的心理疾病診斷中所無法妥善涵蓋之處。請參見《如果你的心理師沒聽過自戀型虐待或病態自戀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