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路上被車撞了,重傷倒地,請問你最立即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對所有的人控訴這個駕駛的過錯?
對所有的人哭訴自己有多可憐?
叫警察找記者來做紀錄做案子討公道?
還是趕快叫救護車送你去醫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當務之急是第四項吧?
上了救護車、去到醫院,你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應該是提供醫護人員一切與你傷勢和健康問題有關的必要資訊、不要答非所問、並且專心處理你的傷勢,而不是滔滔不絕地說剛才被車撞的故事、花上一千零一夜痛罵肇事駕駛,卻不聚焦在自身的醫療層面上。
被車撞,不是不討公道,而是處理自身的傷害為優先,討公道是其次。
你不會看到一個被撞到重傷的人全身是血在地上拖著斷腿爬呀爬、非得抓著肇事駕駛、一定要等到全民公審丟石頭,才願意就醫。
可是,很多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卻忘了這個道理。
許多的自戀型虐待受害者,自己已經是嚴重的受創狀態,導致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生病了,卻不聚焦在處理自己「內在」的創傷議題,而把大部分的心力與焦點都投向外界:不停分析或批判傷害了他的病態自戀狂、執著地研究病態自戀狂議題卻不重視創傷療癒的方向、自己還在嚴重的創傷狀態心理失衡的情況中卻一心想要做些對抗病態自戀狂的大事......等。
我發現這樣的受害者,表面上在處理「自戀型虐待」的議題,卻永遠不會好起來。他們想要討的正義、公道、或提倡社會對自戀型虐待的重視,成效也不章,因為他們永遠在一種不健康的狀態中做這些事情,即使目標是對的,執行過程卻彷彿進入了另一種自戀性的狀態中(註),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同,甚至造成別人的不信任。
他們這種焦點向外的執著,等於是把自己情緒健康的遙控器交給他人、由外在事件和外在人物決定他們什麼時候可以離苦得樂。(結果,永遠等無不到那時候。)
寫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誤以為我的意思是要受害者別訴苦、別討公道。
錯!
訴苦是必要的過程。討公道也是人性正常反應。我更是希望有很多華語世界的受害者健康地站出來提倡這個議題!
問題是,如果把「訴苦」這種必要的初期過程,變成長期卡住的狀態,這個人永遠具焦在抱怨創傷經驗和攻擊施虐者,那麼也就是永遠沒有進入到自我療癒的階段,就像是被車撞了以後連續十年都在抱怨車禍事件、從沒對自己的傷勢做任何醫療處置一樣。
有些生理的輕傷可以不需醫療處置就自行康復,但是對於嚴重的心理創傷,丟著不管不只不會自行康復,還可能滾雪球般使你的人生一直痛苦下去。
一位想要離苦得樂的受害者,可以抱怨,但遲早需要把重點由外轉向內,好好面對和處理自己內在的創傷狀態。
討公道的慾望沒有錯,但若你只聚焦在討公道,卻不往內聚焦在療癒自己,你就是一位帶著重傷的十字軍,內外皆輸。
一些自戀型虐待的受害者,發現我寫的一系列相關文章後,非常興奮,覺得終於被理解了,很認真地看,可是他們只會熟讀或熟記給他們情緒認同的部份,卻完全把我寫的自救建議刪除在意識之外,尋求我的協助時,依然執著地在做我公開說過別做的事、抗拒去做必須要做的事,甚至不願意內觀和面對自己。
我明明寫了這麼多篇:
- 受害者該怎麼辦─上
- 受害者該怎麼辦─下
- 如果你的心理師沒聽過自戀型虐待或病態自戀狂?
- 遭到自戀型虐待?別放錯焦點了。
- 心理創傷療癒的十大關卡 (下) (雖有上下篇,不過下篇和這篇文章特別相關。)
這些文章全都被某些自稱認真看文的受害者無視。
他們只想要被同理,卻不想救自己。即使嘴上說想離苦得樂,但卻因為各種盲點不能接受必要的改變。
也有些人是已經在長期阻礙自我療癒的「破唱片式」(broken record) 那種無限訴苦抱怨的腳本中卡住太久了,這樣的長期腳本和創傷經驗本身結合在一起,連大腦都出現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已經卡住了,完全無法聽懂和內化新觀點、新思維。如果試圖把他們帶出卡住的有害腳本,還會被他們的腦給彈出來。這種大腦卡住的苦主,其實很適合接受藥物治療,來打開離苦得樂的那道機會之門。對於我的案主,我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時機、大方地告訴他們這個建議;可是對於非案主,叫人家去看醫生吃藥,還真怕自己的善意被誤以為是一種攻擊啊!
再說一次:不是不能抱怨訴苦,也不是不能想要公道,但是一切有輕重緩急、一切有邏輯。你要的是訴苦一輩子卻一樣痛苦,還是訴苦一陣子然後專心處理內在的傷、換來平安自在?你要的是用非常脆弱和痛苦的狀態去討那個極可能討不到的公道,還是先讓自己健康強大起來再試試看討公道、即使討不到公道也依然平安自在?
創傷經驗不是你的錯,但是療癒自己的創傷是你的責任。(對,真的很不公平。)
療癒創傷的方式不是秘密,端看你要不要接受。
請訴苦、請抱怨、請要求公道,但是永遠要更加倍追求療癒自己的傷。
大部分的自戀型虐待受害者,如果感到極度痛苦或長期痛苦,十之八九其實都已經有了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推薦你閱讀《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你會更了解自己這麼痛苦是怎麼一回事、如何幫助自己離苦得樂。
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太多談CPTSD的書籍,雖然這本書聚焦在童年家庭創傷經驗,可是就算你的創傷來源不是童年家庭經驗,你依然可以舉一反三把裡面的CPTSD現象(情緒重現、內在找碴鬼、外在找碴鬼、4F反應模式、人生觀、靈性觀、存在議題......等)應用在自己的狀況中,並且利用書中的豐富建議去幫助自己。
更何況,CPTSD常是有自戀型虐待獵物體質的來源。一輩子被CPTSD牽著鼻子走,只會不斷重蹈覆轍喔。
註:這裡的意思並非說這些人是自戀狂,而是在嚴重的創傷影響下,已經整個人活在自己的創傷世界裡、失焦、無法換位思考站在受眾的角度反觀自己的樣貌、無法跳出自己的視野去了解自己所呈現出來的訊息其實多麼地反效果......這是嚴重創傷反應中很常出現的假性自戀表象,但是把創傷處理好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